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“涪陵是重庆的经济大区、制造业大区、产业承接转移大区,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聚焦制造业,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,着力在‘固本、兴新、科创’六个字上下足功夫,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产业科创高地。”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、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在接受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的专访时表示。
王志杰今年给全国两会带来了关于民生、产业、科创、文旅等领域的16份建议,对涪陵区过去一年的发展了如指掌:2023年,涪陵区规上工业产值2471亿元、全市第二,工业增加值771亿元、全市第一,制造业占GDP比重达36.7%,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%。聚焦“固本”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用新技术改造提升化工、装备、能源等传统产业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。加快产业高端化升级。深入开展技改提能行动,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。推动化工材料拓展上下游产业链,重庆华峰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基地、全球最大单体氨纶生产基地,万凯新材料建成全球单套产能最大聚酯装置。促进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,鑫源汽车新能源城市物流车全国销量第一。
让王志杰津津乐道的还是本区驰名中外的涪陵榨菜、现代中药等产业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守正创新:大力实施“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”行动,涪陵榨菜集团创新推出轻盐榨菜、水果榨菜等新品,国药太极藿香正气液、急支糖浆两大主品三年内营收翻两番。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。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,区内6800余户中小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构建“一链一网一平台”,打造榨菜、智慧矿山、现代中药等“产业大脑+未来工厂”产业数字化新生态,建成智能工厂18个、数字化车间62个、总量居全市前列,入选全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6家、占全市15%,建设食品加工、医药制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行业二级节点,培育3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(优秀场景)。加快产业绿色化转型。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,积极培育绿色生产力,涪陵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和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,分别有国家级、市级绿色工厂14个、23个,绿色制造体系成果居全市前列。
谈到产业集群,王志杰说:聚焦“兴新”培育壮大“2349”现代制造业集群。加快壮大以先进材料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引领的“2349”现代制造业集群,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产业承载。加快沿链聚合实现能级新跃升。持续壮大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,材料产业产值超1200亿、占全市1/5以上,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产业集聚青山瑞浦、赣锋锂电、吉利科技等动力电池项目和卡涞科技、联洋新材料等上下游关联企业。加快发展3个五百亿级支柱产业,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300亿、占全市11.6%,页岩气累计产量突破620亿立方米、全国第一。持续做优4个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,榨菜、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超140亿、115亿,均居全市第一。积极培育前沿新材料、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等9个“新星”产业集群。推动改革攻坚释放发展新活力。扎实推进“三攻坚一盘活”改革突破,深化国药集团与太极集团央地混改,引进央企通过战略投资盘活能源类优质资产,推进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,开展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,涪陵高新区、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建成千亿园区,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25万元。培育优质企业积蓄发展新动力。持续优化“服(涪)到位、零(陵)距离”营商环境,强化“懂你”招商、产业链招商,近三年引进百亿级工业项目8个,2户企业上榜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,9户、12户、11户企业上榜全市百强企业、百强制造业企业、百强制造业民营企业、数量均居全市前列,培育百亿级企业6户、市级工业“双百企业”34户、市级领军和链主企业10户、数量均居全市第一,美心翼申成功上市、打破自2010年以来无新增A股上市企业局面,另有新铝时代IPO过会。
与此同时,涪陵区也在聚焦“科创”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。王志杰告诉记者: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瞄准前沿新材料、生命健康、绿色低碳等方向,迭代构建“1238”产业科创体系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。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。在全市率先推动全域科技创新,扎实推进涪陵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,慧谷湖科创小镇引进企业研发中心16个,科技竞争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市第五,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全市第一。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15户企业获评全市企业创新奖、数量全市第一,重庆华峰自主创新的国内首个尼龙66全产业链绿色制备技术实现产业化并入选全市十大科技进展,通过“产业研究院+产业基金+产业园区”方式推动理工清科MOFs材料在涪孵化4户科创企业,靶向引育科技创新人才426名、创新团队41个,组建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,营造“热带雨林式”创新生态,激发创新活力。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。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,加快数字赋能产业提质增效,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,积极融入全市“芯屏端核网”全产业链发展,参与“满天星”行动计划,引育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,建设长江软件园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,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