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坚定不移深化改革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。作为长三角区域新的增长极,安徽省合肥市以科教为基础,创新添动能,形成了“芯屏汽合”为代表的产业集群,展现出蓬勃的竞争力。合肥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什么?3月6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在接受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合肥产业发展的“内生密码”。
“作为‘永不竣工’的工程,营商环境优无止境。”罗云峰介绍,2023年,合肥出台优化营商环境5.0版行动方案,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,全力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。截至目前,合肥已连续两年进入“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”全国十强城市,并首次进入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前十。
做减法:数字赋能,极简审批提升服务效率
罗云峰介绍,合肥通过强化数字赋能,精准“做减法”,以更高效的服务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。
数字赋能带来的效率提升,从一串数字的变化中可以看到——年度纳税次数压减至2次,为全国最简;环评与排污许可“两证合一”后审批周期由60天压缩到5天;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16天;企业上市一份“信用报告”代替多张“合规证明”后业务时限由30天缩短到3天……
审批虽极简,服务却更优。合肥在全国首创“设计咨询专窗”“项目经理责任制”,实现水气接入工程一键无感接通。同时,还设立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窗口,实现企业设立、变更、注销等业务上海、合肥两地跨区域办理。
在工业领域,合肥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赋能新型工业化,新增容知日新、阳光电源等6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规上工业企业“智改数转”全覆盖。据统计,合肥已建成全球“灯塔工厂”5家、总数位居全国第2,入选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,“推进产业数字化”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。
做加法:创新赋能,聚焦企业关注“关键小事”
“合肥在精准‘做减法’的同时,还聚焦解决企业关注的‘关键小事’,全力‘做好加法’,为企业提供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的金融、人才、科创等服务。”罗云峰表示。
2023年以来,合肥深化国有资本“以投带引”产投模式,打造总规模超4000亿元的“基金丛林”,其中,天使、种子基金风险容忍度分别达40%、50%,为全国最高水平。此外,还创新“政信贷”金融产品,2023年支持企业融资2.1万笔,总授信金额近620亿元,“政信贷”成本降至市场利率的一半。
这种“舍得”精神还体现在优化人才服务上。记者了解到,合肥特别设立了25亿元的人才发展资金池,2023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达35万人。全面推广合肥“人才码”,实现落户、住房、交通出行等45项优享待遇“一码通行”。”
“做好加法”还体现在科创环境的优化和物流效率的提升上。
在科创环境方面,实质运行全国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,贯通央地科创产业资源,推动先进创新成果直接应用转化。
高标准建设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“科大硅谷”,招募国内外36个一流科创服务团队、链条式共建创新单元,布局9家海内外创新中心,服务对接1.1万名高端人才。
如何提升物流效率也至关重要。为此,合肥成立市属物流集团,构建“水陆空”立体开放大通道,高铁运营里程长三角第一,合肥到长三角主要城市铁路2小时快速通达,合肥陆港成为长三角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,合肥中欧班列覆盖亚欧18个国家、开行量年均增长56%。
做乘法:法治+政策,为企业发展“保驾护航”
如何让企业安心谋发展?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”罗云峰介绍,今年1月1日施行的《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,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作出全面规范,以高质量立法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。
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,合肥坚持行政、司法、社会协同发力,推动市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实行“三合一”审判,探索“行政调解+司法确认”等纠纷多元化解模式,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知识产权强市“双示范”。
同时,通过创新执法信息公开方式,合肥在全国率先全文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,公示执法信息,全国首创的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制度实现全面覆盖、满意率达100%。
既坚持法治,又不断推出惠企政策,双轮驱动下,合肥营商环境“蒸蒸日上”。
一方面,分产业面对面调研、与地标企业“一对一”会商,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、先进光伏产业、智能家电产业等专项政策,破解企业普遍面临的政策性、制度性问题;另一方面,设立专门处室,帮助企业了解政策、兑现政策,及时回应企业各种需求。
据统计,合肥市本级2023年为企业减税降费260亿元、兑现政策资金超90亿元。
“合肥创新禀赋优异、产业集群汇聚、营商环境优越,是企业发展的沃土、投资兴业的宝地。今后,我们将对标国际一流水平,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,以更优营商环境赋能更多企业成长、保障更高质量发展。”罗云峰表示。